又是歷史。
http://xiaoshui.com.cn/index2.asp
讀了瀟水的文章,為其才氣所折服。網上那篇大話明史的連載的副標題是“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倒仿佛是說瀟水的歷史文章。當然如果僅僅是好看,也不算什麼──蔡志忠的漫畫歷史更是圖文並茂,瀟水高於其他大話歷史的作者,在於其史識。
錢穆認為,人類知識分為自然和人文兩大類,歷史之於人文科學,就像數學之於自然科學;歷史也是一個民族的人生經驗。
我們上學的時候,學的都是所謂新史學,即鴉片戰爭以來在西方史觀指導下改寫的中國史,不僅僅顛覆了我國傳統的儒家史觀,還常常把種種現時的不如意歸於所謂“兩千年封建社會”的流毒。在這“兩千年封建社會”之前的“夏商周春秋戰國”則標為“樓梯社會”(我中學的歷史老師是湖北人)。正如瀟水指出的,這個“樓梯社會”的標簽貼得實在是太勉強。
其實我們也不能怪范文瀾、郭沫若們,歷史向來是為政治服務的。克羅齊說過,“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中國的大師們也講,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或妓女。
如果真要將中國歷史與西方的對應起來,周才是西方所謂的封建社會(feudalism)。而秦以後兩千多年的中國,則是皇權統治下的東方農業社會,有著發達的文官制度。西方社會只有所謂的monarchy時代和我們這段時間有勉強的可比性,但他們沒有科舉制度,正是這個制度,使社會階層的流動性得到保障,從而保証了中國社會的動態穩定。
西方和東方各自獨立發展了幾千年,簡單地套用顯然是不合適的。中國新史觀的形成,可能從網上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