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某位影友玩了数码摄影三年的感想,节录一些希望各位可以从中获益。。。。
【影友评论既是教诲】初期,影友对俺拍摄的一张片子评论说:“拍得规矩、工整”。这只言片语的点评,至今俺记忆犹新,并一直要求自己。
还有位网友在看过我的片子后说了一句:“喜欢站着摄影啊!”看见这个点评,俺马上意识到自己的拍摄视角太单一了,该改改了。此后,俺对拍摄视角开始重视起来。每当拍摄建筑等题材时,俺就先想一般人会怎样拍?还有没有其他视角?为了拍摄视角不同,俺有时候举着三脚架用快门线按快门,有时候把相机贴在地上拍摄。有时,还真能拍摄出与众不同的片子来!
【从肉眼到心眼】曾向人请教,“拍人像焦点对哪儿?都说“当然对焦眼睛”。后来有人在一次评论中说:“神态一瞬值千金!”。正是这些只言片语,俺逐渐领会了人像拍摄的诀窍。
拍人像从对焦人脸、到对焦人眼,到后来抓眼神儿——这是一个随着理解的深刻而不断超越的过程。然而眼神儿很难抓到!因为只有猜透对方的心思才能预测到眼神、神态的变化!
眼神儿是心绪的外在表现,而心绪我们只能用“心眼儿”去揣摩。从这种意义理解,拍到“决定性瞬间”的人像一定是“对焦心灵”拍摄的。
当开始用心观察、体验他人时,我们会发现,除了眼神儿,手势、姿态、身段等都能表达人的情绪和状态。这样,表现人物的手段就丰富了。
【把数码相机当成胶片机使用】俺没玩过胶片单反机,一开始接触的就是数码单反。
起初俺的想法是,数码相机拍照很方便,拍不好就删呗,拍多了总能蒙张好片吧?但后来发现,拍得片子虽然很多,但大多是盲目地拍摄,有想法的片子不多、烂片太多,不仅难挑选好片、事后处理时,一方面吞食电脑硬盘又很耽误时间。
某网友看过俺的片子后说:“把数码相机当成胶片机来用”,“要拍一张是一张”。那网友还说:“非对所有外在元素的集合 在瞬间了然于胸,即拍不出“作品”。 这话显然是在提醒俺要认真对待每一次“按快门”。
现在拍片常常提醒自己:注意远中近景,留意黑白灰层次,注意视角、光效以及相机的参数设置等。
【欣赏力、眼力和想象力】 俺觉得,摄影水平(表现力)的提高,不在于你的相机有多贵、多好,而关键取决于三个方面:一个是“欣赏力”的提高;一个是“把眼睛训练成镜头”——眼力的提高;还有一个就是想象力。
因为“欣赏”——觉得好、漂亮或值得记录下来,才会拿相机拍下来。因为觉得这张照片满意,才会贴出来供别人欣赏。如果你的欣赏力不高,那么,你拍照以及发帖子的水平就有限。不过,这没关系,点击量和点评会校正和提高你的欣赏力。重要的是要扪心自问:为什么这张照片受到关注,而那张照片遭到冷遇?
通过实践,俺体会到:眼睛看到的和镜头所看到(所表现出来)的是有很大区别的。一般来讲,镜头对光线要比人眼敏感,而胶片或者CMOS、CCD之类的“底片”的表现力,又远远劣于人眼的分辨率。因此,要了解镜头表现力的习性,并能事先预测最终效果,这对提高摄影技术很重要。理解是理解,但真正运用纯熟,恐怕还需要一定的时日。
事先有预想(设计),到时候才有可能捕捉到想象中的瞬间。而一般人的做法是,拿起相机粗略看一下对着被拍主体按下快门,大多数平淡无奇的照片也就这样产生了。
其实,摄影人和业余爱好者的差异就差这一点儿。摄影常常会遇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情形。俺觉得,有没有“欠不欠东风”的意识,是摄影人和普通爱好者的区别。有了这种意识,那所欠的“东风”就可以靠想象和运气来弥补。拍照一个人像容易,但拍摄这个人的一个神态就很难了。而这神态就是“东风”。拍一个景物容易,但要拍到正好飞鸟通过、或者彩虹出现的场景就难了。不过,这种运气也不能说得不到。如果你没这个“想象力”,就不可拍到精品。因此,风景也有表情、神态,需要认真观察、等待时机和运气。
【舞台拍摄】 俺现在拍摄舞台时不像以前那么忙活了。
拍《中芭考核》幕间休息时,坐在前面的一个女孩儿问俺是不是中芭的摄影师?俺不解地问:“为什么?”她说,听着按快门的节奏,就感觉懂舞蹈。俺心里特舒服,原来她心里也一直在“拍摄”,而俺的快门声没使她反感。
拍舞蹈,耳朵听着音乐韵律与节奏、眼睛关注着演员的动作规律、演员在光线中移动的位置,心里预测着下一个精彩动作的时机。有时还要考虑“点射”还是“打连发”。因为打连发之后相机可能会“忙”一阵儿不听使唤。
【拼设备、拼技术、拼思想】 摄影,从低到高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拼设备;第二层次拼技术;第三层次拼思想。
当技术、思想不成熟时,设备十分关键。如今,好的专业数码单反相机,其拍摄效果几乎可以完全取代过去的胶片机;其拍摄功能甚至超过了过去的胶片机。佳能、尼康等世界一流相机厂家推出的顶级数码单反机,其ISO(感光度)已经达到3200、6400乃止12800,这种高感光度技术,使得弱光拍摄及高速摄影成为可能。过去的很多摄影技术已经被软件化融入了数码相机中,如白平衡,即:日光模式、风光模式、人像模式、多云。。。即使你完全不懂摄影技术,也可以使用程序模式,完全依赖相机的软件完成拍摄。另外,自动对焦系统、防抖技术等也使拍摄变得简单了。有了这样的设备,谁都可能拍出清晰、生动的照片来。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不想费事学技术,就得花高价买好相机。一部功能强大的顶级专业数码相机要几万元,不是谁都能买得起的。不过,很多人用万元以内低价格的单反数码相机拍出了非常精彩的作品。原因在于他们的摄影经验和技术;他们能根据事先预测的拍摄效果,熟练地拿捏光圈和快门实现它。作品中的动与静、虚与实的恰当表现,完全取决于摄影者的技术熟练水平。任何高技术的产品也不能取代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幅精彩的照片作品,要具备鲜明的主题、恰当的表现形式(光与影、虚与实、动与静的巧妙组合)以及合理的构图。当你拥有了相机、掌握了一定的摄影知识和技术时,你会发现,拍照片容易,出作品难。不是所有照片都称得上“作品”。摄影作品一定要有思想性、艺术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摄影的最高层次——思想境界。作品具备艺术性和思想性,才能产生“永恒瞬间”的魅力,洋溢出打动人心的震撼力。
如果你觉得以上转载对你有益,请顶帖。。。
附加檔案:
06151HB102.jpg [ 27.67 KIB | 被瀏覽 4897 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