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Photographers Association of Los Angeles 洛杉磯國際攝影家協會

We don't make a photograph just with a camera; we bring to the act of photography all the books we have read, the movies we have seen, the music we have heard, the people we have loved. -Ansel Adams
現在的時間是 週三 5月 14, 2025 3:09 pm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 DST ]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132 篇文章 ]  前往頁數 上一頁  1 ... 4, 5, 6, 7, 8, 9  下一頁
發表人 內容
文章發表於 : 週四 6月 04, 2009 8:28 am 
離線
少上造
少上造

註冊時間: 週五 9月 19, 2008 12:18 am
文章: 2669
[color=#0040FF]“这确实和我看来的宁欠勿过的法则不同。”





海:

眼兄这里讲的是数码曝光法则,宁欠勿过的法则也没错,只是用于胶片。(反转片)

_________________
看更多图片:
http://www.photosalonla.org/membergallery.asp?uid=490 网上画廊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四 6月 04, 2009 9:03 am 
離線
中更
中更
頭像

註冊時間: 週四 4月 05, 2007 9:01 am
文章: 1560
frank L6 寫:

眼兄这里讲的是数码曝光法则,宁欠勿过的法则也没错,只是用于胶片。(反转片)


说得没错!胶片曝光由于不知道曝光情况,所以欠一些求保险,后期可以在暗房里面Push。过曝了就没辙了。
数码曝光,曝光效果立即可见,可以很轻易地调节曝光程度,当然最好做到最佳的曝光程度。

_________________
小站开始运行,敬请多提意见!

www.landscapeshot.com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四 6月 04, 2009 10:53 am 
離線
中更
中更
頭像

註冊時間: 週五 1月 16, 2009 3:29 pm
文章: 1287
來自: Rancho Cucamonga, CA
(@_@) 寫:
糍饭团 寫:
亮的地方,照片储存4000多的信息量,而暗处只有2位数的信息量.
所以欠暴处提亮后有很多噪点(?).

应该向右曝光,以记录更多信息量.


磁MM说得不错,不愧是科班出身的。 :mrgreen:
相机的每个感光点能够储存的最大信息量都是相同的,对于老式的12 bits的相机来说,就是2的12次方=4096个光子的信息量。如果磁MM升级到了D300,D300是14bits的相机,一个Pixel则可以储存16384个光子的信息量!但是这是上限。超过这个上限,Pixel就爆满,无法记录任何信息,这样,成像就会过曝,失去所有细节。

所以保护高光是很重要的。

但是,在低光部分,一个Pixel最低能够接受的只是2的一次方=2的光子信息量。这样,一个Pixel的使用率只有八千分之一不到!!!!
所以,如果直方图偏左,总的来说你相机的实际能力就会剧烈下降,这种关系成几何形式而不是线性联系。

也就是说,为了充分发挥你相机的能力,在不过爆的情况下向右曝光可以得到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信息量。


这样一说我就明白了:光信号和转变后的电信号是对数关系。也就是说Sensor 的光电转换公式规定光信号每增加一倍,电信号上一个阶梯。
电子技术里普遍的一个头疼现象就是在低能区域(相机直方图的左侧)难以和电子噪音划清界限。也就是饭团说的水涨船高显现了。所以提高一点曝光一定是对暗部大有好处。但是右方如果过曝,也就超出最高感应能力了-wash out。真正Wash Out以后在后期也压不下来了。在两侧是不同的原因造成不同的恶果, 都不可取。我感觉你说的如果三色中仅有单色过曝对结果影响不大很有道理。 如果三色都过了,那部分的图也就死了。和低曝没什么区别吧? 另一句真理就是该过曝就得过曝,需要符合视觉习惯。引申出来的就是“该低曝也要低曝”。总之不是很单纯,需要因景因目的而定该过曝还是低曝。
上了一课。不知心得对不对?

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中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四 6月 04, 2009 1:53 pm 
離線
右更
右更
頭像

註冊時間: 週一 4月 02, 2007 10:02 pm
文章: 1980
來自: Los Angeles
学习了

_________________
Website: http://www.clairexuphoto.com
Blog: http://www.clairexuphotography.com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四 6月 04, 2009 2:04 pm 
離線
不更
不更
頭像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07, 2009 6:21 pm
文章: 189
Greg Liang 寫:

这样一说我就明白了:光信号和转变后的电信号是对数关系。也就是说Sensor 的光电转换公式规定光信号每增加一倍,电信号上一个阶梯。
电子技术里普遍的一个头疼现象就是在低能区域(相机直方图的左侧)难以和电子噪音划清界限。也就是饭团说的水涨船高显现了。所以提高一点曝光一定是对暗部大有好处。但是右方如果过曝,也就超出最高感应能力了-wash out。真正Wash Out以后在后期也压不下来了。在两侧是不同的原因造成不同的恶果, 都不可取。我感觉你说的如果三色中仅有单色过曝对结果影响不大很有道理。 如果三色都过了,那部分的图也就死了。和低曝没什么区别吧? 另一句真理就是该过曝就得过曝,需要符合视觉习惯。引申出来的就是“该低曝也要低曝”。总之不是很单纯,需要因景因目的而定该过曝还是低曝。
上了一课。不知心得对不对?


天啊, 这才是科班出身!! :admire: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flickr.com/yao2006/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四 6月 04, 2009 2:29 pm 
離線
中更
中更
頭像

註冊時間: 週四 4月 05, 2007 9:01 am
文章: 1560
Greg Liang 寫:
另一句真理就是该过曝就得过曝,需要符合视觉习惯。引申出来的就是“该低曝也要低曝”。总之不是很单纯,需要因景因目的而定该过曝还是低曝。
上了一课。不知心得对不对?


大多数都理解正确,但还有小小一点需要指出:在数码图像的后期处理中,减爆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的操作,对画质影响也相对很小,所以一般而言,拍摄的时候应该尽量多爆,后期在调节到自己喜欢的审美程度,是比较合理的方法。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一般极少故意“低爆”,因为你想要的“低爆'效果后期很容易达到。而后期增爆则坏处多多。最明显的现象就是暗部噪音增加以及天空出现posterization现象。

_________________
小站开始运行,敬请多提意见!

www.landscapeshot.com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四 6月 04, 2009 2:34 pm 
離線
中更
中更
頭像

註冊時間: 週五 1月 16, 2009 3:29 pm
文章: 1287
來自: Rancho Cucamonga, CA
糍饭团 寫:
Greg Liang 寫:

这样一说我就明白了:光信号和转变后的电信号是对数关系。也就是说Sensor 的光电转换公式规定光信号每增加一倍,电信号上一个阶梯。
电子技术里普遍的一个头疼现象就是在低能区域(相机直方图的左侧)难以和电子噪音划清界限。也就是饭团说的水涨船高显现了。所以提高一点曝光一定是对暗部大有好处。但是右方如果过曝,也就超出最高感应能力了-wash out。真正Wash Out以后在后期也压不下来了。在两侧是不同的原因造成不同的恶果, 都不可取。我感觉你说的如果三色中仅有单色过曝对结果影响不大很有道理。 如果三色都过了,那部分的图也就死了。和低曝没什么区别吧? 另一句真理就是该过曝就得过曝,需要符合视觉习惯。引申出来的就是“该低曝也要低曝”。总之不是很单纯,需要因景因目的而定该过曝还是低曝。
上了一课。不知心得对不对?


天啊, 这才是科班出身!! :admire:

嗯,有理,在沙龙学就是科班了。 :D

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中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四 6月 04, 2009 2:49 pm 
離線
中更
中更
頭像

註冊時間: 週五 1月 16, 2009 3:29 pm
文章: 1287
來自: Rancho Cucamonga, CA
(@_@) 寫:
Greg Liang 寫:
另一句真理就是该过曝就得过曝,需要符合视觉习惯。引申出来的就是“该低曝也要低曝”。总之不是很单纯,需要因景因目的而定该过曝还是低曝。
上了一课。不知心得对不对?


大多数都理解正确,但还有小小一点需要指出:在数码图像的后期处理中,减爆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的操作,对画质影响也相对很小,所以一般而言,拍摄的时候应该尽量多爆,后期在调节到自己喜欢的审美程度,是比较合理的方法。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一般极少故意“低爆”,因为你想要的“低爆'效果后期很容易达到。而后期增爆则坏处多多。最明显的现象就是暗部噪音增加以及天空出现posterization现象。


说得好。看来口诀应该是:故意加曝和必要时低曝。
我又犯了咬文嚼字的毛病-感觉故意加曝才应该是正确说法。 :)

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中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四 6月 04, 2009 2:56 pm 
離線
中更
中更
頭像

註冊時間: 週四 4月 05, 2007 9:01 am
文章: 1560
Greg Liang 寫:
说得好。看来口诀应该是:故意加曝和必要时低曝。
我又犯了咬文嚼字的毛病-感觉故意加曝才应该是正确说法。 :)


俺的口诀是:
保护高光,向右曝光。用Raw拍摄,回家死整!
:mrgreen: :mrgreen:

_________________
小站开始运行,敬请多提意见!

www.landscapeshot.com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四 6月 04, 2009 10:37 pm 
離線
少上造
少上造

註冊時間: 週五 9月 19, 2008 12:18 am
文章: 2669
(@_@) 寫:
Greg Liang 寫:
说得好。看来口诀应该是:故意加曝和必要时低曝。
我又犯了咬文嚼字的毛病-感觉故意加曝才应该是正确说法。 :)


俺的口诀是:
保护高光,向右曝光。用Raw拍摄,回家死整!
:mrgreen: :mrgreen:



注:此口诀“仅”供拍风光大片使用。

_________________
看更多图片:
http://www.photosalonla.org/membergallery.asp?uid=490 网上画廊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四 6月 04, 2009 11:24 pm 
離線
左庶长
左庶长

註冊時間: 週四 4月 23, 2009 11:36 pm
文章: 739
Greg Liang 寫:
(@_@) 寫:
磁MM说得不错,不愧是科班出身的。 :mrgreen:
相机的每个感光点能够储存的最大信息量都是相同的,对于老式的12 bits的相机来说,就是2的12次方=4096个光子的信息量。如果磁MM升级到了D300,D300是14bits的相机,一个Pixel则可以储存16384个光子的信息量!但是这是上限。超过这个上限,Pixel就爆满,无法记录任何信息,这样,成像就会过曝,失去所有细节。

所以保护高光是很重要的。

但是,在低光部分,一个Pixel最低能够接受的只是2的一次方=2的光子信息量。这样,一个Pixel的使用率只有八千分之一不到!!!!
所以,如果直方图偏左,总的来说你相机的实际能力就会剧烈下降,这种关系成几何形式而不是线性联系。

也就是说,为了充分发挥你相机的能力,在不过爆的情况下向右曝光可以得到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信息量。


这样一说我就明白了:光信号和转变后的电信号是对数关系。也就是说Sensor 的光电转换公式规定光信号每增加一倍,电信号上一个阶梯。
电子技术里普遍的一个头疼现象就是在低能区域(相机直方图的左侧)难以和电子噪音划清界限。也就是饭团说的水涨船高显现了。所以提高一点曝光一定是对暗部大有好处。但是右方如果过曝,也就超出最高感应能力了-wash out。真正Wash Out以后在后期也压不下来了。在两侧是不同的原因造成不同的恶果, 都不可取。我感觉你说的如果三色中仅有单色过曝对结果影响不大很有道理。 如果三色都过了,那部分的图也就死了。和低曝没什么区别吧? 另一句真理就是该过曝就得过曝,需要符合视觉习惯。引申出来的就是“该低曝也要低曝”。总之不是很单纯,需要因景因目的而定该过曝还是低曝。
上了一课。不知心得对不对?



你可能想说是指数关系。

其实应该是线性关系,即光强与产生的光电荷成正比。相机存储的不是光子的信息量,而是由光子产生的电荷的数量。这个数量转换成电流或电压后,经由A/D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存储起来。所谓12bits还是14bits指的就是这个A/D转换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有效位数。

12bits还是14bits是由半导体器件的工艺水平决定的,12bits要求器件能够分辨1/4096,即万分之2.4的电荷变化,或大体上说光强变化,而14bits要求器件能够分辨1/16384的电荷变化,即万分之0.6的电荷变化,以前的工艺水平是达不到的。所以14bits记录的细节更好。14bitsA/D因为噪声更低,且更灵敏,弱光表现也应更好。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五 6月 05, 2009 6:15 am 
離線
中更
中更
頭像

註冊時間: 週四 4月 05, 2007 9:01 am
文章: 1560
frank L6 寫:

注:此口诀“仅”供拍风光大片使用。


非也。 尽管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规则,所谓规则就是用来被打破的。但是,一些大概的指导原则,在多数情况下还是有用的。
向右曝光法则,最早是由Adobe公司以及Dr。 Jason Odell大约在2002年左右提出来的,适用于所有的数码摄影,并非专门是拍风景片。从磁MM的例子看来,如今已经进入了摄影学校的教程。

就算是被Paul提到的Low Key人像,其实原理也一样。一般的Low Key,按正常曝光在暗部至少欠爆三档以上,就算是D3,大马三这样的相机都会看出有噪音。再说,Low Key一般的要求是在高光处要亮透,甚至局部过爆才有对比效果,这种情况下使用向右曝光法则,后期降低暗部亮度可以极大地减低暗部噪音。

_________________
小站开始运行,敬请多提意见!

www.landscapeshot.com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五 6月 05, 2009 6:32 am 
離線
中更
中更
頭像

註冊時間: 週四 4月 05, 2007 9:01 am
文章: 1560
海 寫:


你可能想说是指数关系。

其实应该是线性关系,即光强与产生的光电荷成正比。相机存储的不是光子的信息量,而是由光子产生的电荷的数量。这个数量转换成电流或电压后,经由A/D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存储起来。所谓12bits还是14bits指的就是这个A/D转换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有效位数。

12bits还是14bits是由半导体器件的工艺水平决定的,12bits要求器件能够分辨1/4096,即万分之2.4的电荷变化,或大体上说光强变化,而14bits要求器件能够分辨1/16384的电荷变化,即万分之0.6的电荷变化,以前的工艺水平是达不到的。所以14bits记录的细节更好。14bitsA/D因为噪声更低,且更灵敏,弱光表现也应更好。


高手啊!让我这个做半导体封装材料设计的人汗颜了。惭愧!
14 Bits和 12 Bits的最大区别,其实在于Dynamic Range和Tonal Transition。从理论上说,12bits的相机的最大DR上限是12个EV,而14bits相机的上限是14个EV。 在实际中,目前数码相机的DR王(D3,D3x)也实际只能达到12个EV左右,因为DR同时还受转换器等制约。

更高的Bits值,表现出来的最明显的区别其实是Tonal Transition的过度。这是肉眼能够看到的。14bits比12bits要包含4倍多的信息量,所以从图像上来说,色彩的过渡将更加Smooth,天空的分层(posterization)现象将更加减轻。

DPreview有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曾经做过大量的严格的Controlled Experiment。共同结论是同一个相机,只要芯片相同(如D3),不管用12bits还是14bits,基本看不出任何噪音的区别。

_________________
小站开始运行,敬请多提意见!

www.landscapeshot.com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五 6月 05, 2009 6:58 am 
離線
右更
右更
頭像

註冊時間: 週日 3月 01, 2009 12:36 pm
文章: 2078
(@_@) 寫:
frank L6 寫:

注:此口诀“仅”供拍风光大片使用。


非也。 尽管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规则,所谓规则就是用来被打破的。但是,一些大概的指导原则,在多数情况下还是有用的。
向右曝光法则,最早是由Adobe公司以及Dr。 Jason Odell大约在2002年左右提出来的,适用于所有的数码摄影,并非专门是拍风景片。从磁MM的例子看来,如今已经进入了摄影学校的教程。

就算是被Paul提到的Low Key人像,其实原理也一样。一般的Low Key,按正常曝光在暗部至少欠爆三档以上,就算是D3,大马三这样的相机都会看出有噪音。再说,Low Key一般的要求是在高光处要亮透,甚至局部过爆才有对比效果,这种情况下使用向右曝光法则,后期降低暗部亮度可以极大地减低暗部噪音。

支持大眼的看法,我觉得人像拍摄一样可以向右曝光,后期的制作简单许多,向下压容易,向上补光难,我把一些肺片压暗一点转成黑白,噪点少很多。否则早该换相机了。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五 6月 05, 2009 7:47 am 
離線
中更
中更
頭像

註冊時間: 週四 4月 05, 2007 9:01 am
文章: 1560
wwj9877 寫:
支持大眼的看法,我觉得人像拍摄一样可以向右曝光,后期的制作简单许多,向下压容易,向上补光难,我把一些肺片压暗一点转成黑白,噪点少很多。否则早该换相机了。


不敢居功!向右曝光是别人提出的理论,并非俺的说法也。呵呵。
这说明你早就在实践中掌握了这个理论了。 :mrgreen:

_________________
小站开始运行,敬请多提意见!

www.landscapeshot.com


回頂端
 個人資料  
 
顯示文章 :  排序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132 篇文章 ]  前往頁數 上一頁  1 ... 4, 5, 6, 7, 8, 9  下一頁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 DST ]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 沒有註冊用戶 和 30 位訪客


不能 在這個版面發表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回覆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編輯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刪除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上傳附加檔案

搜尋:
前往 :  
POWERED_BY
正體中文語系由 竹貓星球 維護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