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发表在国内《摄影之友》杂志的一片关于牛仔的文章,献给沙龙朋友,一年来,从大家身上学到不少东西。以后继续努力。
说到牛仔,就想起那种在马上被颠得前仰后合的样子,至少万宝路广告上那个叼着烟的俊男,给中国一代人洗了脑,直到上周去加州的Rodeo年度牛仔大会的时候,才知道被广告忽悠了几十年。还没有到赛场,远远就听见震耳欲聋的墨西哥的音乐,那种由小号、大号、长号和手风琴搅拌在一起犹如杂乱的马嘶一样的音乐加上歌手嘹亮清脆的嗓音,我好像已经闻到墨西哥taco的味道了,车窗外马粪味道在夏天中午顶风臭十里,2点入场的比赛,拖拖拉拉快3点半才开始。不过让我惊奇的是,场子里并没有马宝路的金发帅哥,而是墨西哥的土牛仔,墨西哥人个头比较矮,骑在马上,都像是些没长大的孩子,穿着颇为华丽,衬衫后面都有漂亮的图案,让我想起西班牙的斗牛士,看台上的观众也是清一色的老墨。
拍牛仔一向都是很难的事情,比赛大多在馆内举行,光线很暗,而牛仔们动感十足,跃马扬鞭飞奔的时候,长焦很难抓住,只有提高iso才能提高速度,而提高iso的缺点就是严重噪点。和我一起去的兄弟是学院出身,一看这阵势,觉得没法拍,早早就撤了,我使用的是一个带长焦的佳能powershot pro傻瓜机,这款04年推出的使用L系列镜头,还有红圈的相机只有800万像素,现在看来显然已经不够专业,但是亮点是有raw格式和一个28-200的7倍光学长焦小炮和很有用的翻转屏幕,在当时上市价格居然达到难以置信的1000美元,小相机十分低调,自然也不会惹麻烦,因此比赛中观众和骑手的神态都能尽收镜内,有时候直接对观众拍照也不会被察觉。iso虽然很高,但是回来处理成为黑白照片的时候反而具有了胶片的质感,和牛仔粗犷的性格颇为匹配。我偏好黑白照片,在拍摄的时候,喜欢捕捉在对象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神态和场外那些人的有趣瞬间,而赛场内单一的顶部柔光也给现场一种理想的光照。
比赛首先从给练习骑马的孩子们发奖开始,练习骑术的小牛仔们在这里获得晋级,然后就是不紧不慢的骑术表演,比如急刹车、跑圈、套马什么的,并不精彩,直到下午快4点才开始最精彩的骑野马.其实现在已经没有真的野马了,只有那种为了比赛选出的脾气暴躁的马,骑马的时候,一种是骑没有鞍子的,一种是有鞍子但是没有扶手,在很多游乐中心就有这样的玩意,还有就是骑牛,牛和马不同的是,牛发脾气的时候,连掉在地上的牛仔也不会放过,非要踏上一脚才解恨,骑牛是难度最大的玩法,大概这也是英雄们不叫马仔叫牛仔的原因。精彩的部分也很残酷,先是套牛,将牛用套索套住,然后2人上去再将牛绳索解开;摔小牛,将小牛放出来以后,跑到半路,牛仔策马抓住牛尾巴将牛摔倒,有个牛仔竟然将牛尾揪断了,小牛带血而逃,动物保护团体一直都拿这个说事,据统计参加比赛的一半牛马都会受伤。每次开闸放马之前,大约有10个人前前后后将烈马压住,牛仔从顶上坐到马背上,就在坐上马背的瞬间门一打开,人欢马跳的壮观的场面就开始了,很多人就是为了看看骑手能挺住几秒钟.
日落十分,阳光正好从侧面射入,是拍摄的最好时候,弥漫的尘土使得暖红的阳光更有质感,在阳光下的骑手和场地都弥漫在一种古典油画一般的氛围中,完全的测光将场景中人和马的轮廓都很好的勾画出来,伴随着音乐,仿佛让我看到最初rodeo起源于西班牙那个时代的辉煌.后来随着西班牙人到了墨西哥、美国和澳洲,牛仔从最初牧场里面的劳动技巧,逐渐演变成了商业性的竞技娱乐,墨西哥的虽然挺土,但是还是正版的,现在Rodeo已经是专业性很强的体育活动了.在加拿大的阿尔波塔和美国的得克萨斯,怀额明州都是牧场众多牛仔兴旺的地方,有机会很想去看看那种洋牛仔的表演.
更多的现场图片
http://www.flickr.com/photos/simonsun08/sets/72157609566839120/附加檔案:
0902画廊牛仔-1.jpg [ 586.69 KIB | 被瀏覽 7710 次 ]
附加檔案:
0902画廊牛仔-2.jpg [ 654.26 KIB | 被瀏覽 7706 次 ]
附加檔案:
0902画廊牛仔-3.jpg [ 621.4 KIB | 被瀏覽 7709 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