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迹 寫:
amy 寫:
Kenny C 寫:
科学家一般认为石头会动是因为下雨后湖面湿滑,风吹动石头才有石头行进的轨迹。可是这幅图说是风吹出来的痕迹我绝对不信,可是如果是人为的,为什么旁边又没有脚印呢?太多的不可思议。。。。
有没有可能是人推的,可是因为人的体重太轻,不足以留下痕迹??

足迹太轻的人就推不动石头了。可能还是风吹的,那个拐角可能是风向变了。
如果是人为的,一定有无法涂得干净的足迹或者车辙。事实上没有。
如果是风所为,不同的轨迹之间会有平行线更合乎情理。事实上并非如此。
对于地震说法和那些石头在每年都在一点点移动的说法,本人完全无法相信。音位那些轨迹是整齐的流线型的。只有在一次形成后定格下来才可能如此。
会不会是那个山谷的地势原因造成的风乱吹和无数的小型龙卷风? 小时候在秋后的野外见到过这种现象。那些风是忽东忽西的,夹杂着微型的龙卷风,颇有一些力量。如果是这样的风造成的,只有一种条件才能实现,久旱的河床(这个不难,哪个地方一年九成以上的时间都是超干的)在几日大雨后表面形成薄薄的一层泥浆。这雨的大小是第一个关键。如果雨不够大,落地即消。 不能形成华润的泥浆。如果过大,又会形成一个湖泊,把石头陷入泥浆层,用不能动弹。 而且在石头的轨迹形成以后,泥浆需要很快干燥固定,才会让我们看到那些多年不变的轨迹。 这层泥的厚度是关键之二。如果太薄了起不到润滑作用。太厚了又起到前面所说的阻力的作用。 在冰面上行走过的人知道,冰上面有几毫米厚的一层雪的地方是最滑的。道理近似。 湖床表面的组分是关键之三。没有石头的泥土在雨后要么太松软而且有粘性。石头地面硬度但是太粗糙。只有泥土里面混合了很大比例的细沙在湿润以后才可能滑润。泥浆就像润滑油,细小的沙粒起到滚珠的作用。 那个地方的土质符合这一特性。关键之四就是风了。 那些风应该是多年不遇的乱风,刚好在一场大雨以后本来坚硬的湖床上形成了薄薄的一层润滑无比的泥浆。随着风势增强和某些局部的小龙卷风的呈现,石头被一块块地移动。在泥浆的表面留下一条条的轨迹。风吹过之后,天上的云走得干干净净。毒毒的日头使得峡谷里的温度骤升到一百二十度以上,仅用一天不到的时间,泥浆就经历了从浆液到胶状液到毫无流动性的半固态进而转化为古态。湖床上干干净净的只有石头和他们在泥浆里滑过的痕迹。
有人说这些轨迹已经存在数百年了。那就更说明数百年再也没有出现过足够大的雨把那些轨迹模糊掉或者让那些石头再滑动。
本人没有专门研究过也没有专门找过有关文章。只是在去过一次以后胡乱推测。欢迎砸专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