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Photographers Association of Los Angeles 洛杉磯國際攝影家協會

We don't make a photograph just with a camera; we bring to the act of photography all the books we have read, the movies we have seen, the music we have heard, the people we have loved. -Ansel Adams
現在的時間是 週二 5月 13, 2025 10:48 pm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 DST ]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46 篇文章 ]  前往頁數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發表人 內容
文章發表於 : 週二 3月 13, 2012 10:22 pm 
離線
大上造
大上造
頭像

註冊時間: 週五 7月 11, 2008 10:08 pm
文章: 3525
來自: LA, Ca
Xianren5588 寫:
真情实感!毛工出书吧。。 :admire: :admire:

正中下懷,我以前與人家合出過一本,有些素材的,正想找到出版商幫我出單行本。感謝樓上諸位的厚愛,再上一篇。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flickr.com/photos/jyrmao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三 3月 14, 2012 8:56 am 
離線
大上造
大上造
頭像

註冊時間: 週五 7月 11, 2008 10:08 pm
文章: 3525
來自: LA, Ca
山野獵踪
記得在農村那時對我最有刺激的勞動就是打獵,因我從小就愛看狩獵的書。上山下鄉幾個地方可供選擇,我決心去了西雙版納,除了氣候溫暖,米飯為主之外,有機會嘗試一下打獵也是我少年時的一大心願。
附加檔案:
檔案註釋: 森林裡的黑長臂猿
IMG_1159.jpg
IMG_1159.jpg [ 128.85 KIB | 被瀏覽 8026 次 ]

傣族喜歡圍獵,只要發現有野豬、熊來糟蹋莊稼,寨子就熱鬧了,因為一場全寨出動的圍獵與一餐豐富野味就要來了。隨著哨子的響起,訓練有素的獵犬集合出發了,男子扛起單發的火槍到莊稼地周圍的密林一字排開列隊等候,知青只能與婦女帶獵犬從另一方向一面披荊斬棘前進,一面大聲吆喝。在茂密的叢林中,能見度是很差的。如果聽到一陣陣狂吠,那麼表明獵物被發現了,要再聽到兩聲槍響,表明獵物可能到手了。我們剛到寨子第一個月就參加了這種勞動,高度緊張之後,再看看自己衣褲已掛破了,臉部耳朵也被刺劃出血來了,腿上可能正有大螞蟥叮住吸血。沒想到所謂最大的樂趣居然會是那麼苦不堪言。
我印像中最深的一次圍獵是我乘隊長外出開會,有幸扛起他的獵槍,躋身於男子漢的隊伍。當我們沿山間小路一字排開不久,獵犬就發現了野豬,狗、豬混咬在一起。只見草叢亂動,不見獵物出現。一直到很逼近了,仍看不清。如果這時胡亂開槍,可能傷及狗。野豬似乎知道我是生手,衝著我奔來。我那時真的兩腿發軟,渾身冷汗,那野豬就像離弓之箭似地竄過我身旁,哪有我開槍的餘地。難怪當地人稱與百獸遭遇,其危險度排名為“頭豬、二熊、三老虎”。
有了那次全寨一無所獲的教訓之後,圍獵時我又退居二線了。一次到玉米地收玉米,發現很多玉米被野獸糟蹋了,有個婦女甚至看到了附近林子裡有只大黑熊。大家顧不得收玉米,趕緊回村召集人犬來包圍那小片林子。獵狗一到就狂吠不已並將大黑熊圍住。隊長不敢掉以輕心,選派3人背靠背進入樹林,很快見到與獵犬對峙的大熊,隨著3聲槍響,一切搞定,抬回來一稱有280斤重。
回到村寨,大夥七手八腳將黑熊每個部分都切成小塊,還是由我指揮平均分配到大戶小戶,那時鄉親們認為上海知青幹這種事蠻“拎得清”的。這熊肉就像老牛肉,在野味中肯定算差的。但知青得了熊掌,吃了既不覺得美味可口,也沒有強壯感覺。後來聽說這熱帶熊不冬眠是沒有什麼特殊功效的。不過熊膽當地土產農資公司有收購,價錢要看成色,據說上好的是“紫金膽”,最差的叫“菜花膽”。
附加檔案:
檔案註釋: 版納供人拍照的小黑熊
IMG_1568.jpg
IMG_1568.jpg [ 106.51 KIB | 被瀏覽 8026 次 ]

現在我們要保護環境,維護生態,老百姓的獵槍統統收繳了,那時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似乎又多了一條罪狀。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flickr.com/photos/jyrmao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四 4月 12, 2012 8:30 pm 
離線
大上造
大上造
頭像

註冊時間: 週五 7月 11, 2008 10:08 pm
文章: 3525
來自: LA, Ca
傣曆年慶典(A)

每年的四月中旬都是令我終身難忘的,因為這不但是我上山下鄉劃時代的日子,而且又是第二故鄉過傣曆年。傣曆年又稱潑水節,是西雙版納傣族人民的盛大節日,此刻也可算全年最炎熱的時候。信奉小乘佛教的地方都會過潑水節。這其中是有一段傳說來歷的。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惡魔,殘害人民但又武藝高強,霸占了七個年輕漂亮的女子為妻。第七個妻子不但格外漂亮,而且十分聰明。她假裝討好惡魔,探出天機。原來惡魔的要害是用自己的頭髮勒住脖子,一勒就死。夜間姑娘趁惡魔睡熟,悄悄取他頭髮勒脖子,果然就死了,可是惡魔的頭顱卻成了人間災難,火燒烈焰千丈,入土臭腥沖天,進水滾沸成災,只有抱在懷裡才太平無事。七女子為了免除人間災難,只好輪流將魔頭抱住,每日輪換時用水沖洗。為了感謝七女子為民除害,每年為她們潑一次水,一直延傳至今,便成了潑水節。
潑水節的清晨,傣族挑擔成行,來到集市“趕擺”(集市),整條街上可見水果、蔬菜、民族特色小吃與手工藝品。擺攤的多為女子,她們穿著五顏六色的節日盛裝,頭上插著鮮花,有的還打著小花傘,在紅似火的鳳凰樹下搭棚設攤,席地而坐,品嚐小吃,別有風味。
集市中心往往設一舞台,輪番表演各種舞蹈,例如孔雀舞、傣家拳、刀舞等,最多的還是“讚哈”(歌手),他們在“吡”(五孔笛)與“耵”(傣家琴,類胡琴)等伴奏下可以唱個沒完沒了,但始終遵照傣族的七音不全的格調。
附加檔案:
檔案註釋: 載歌載舞
IMG_1373.jpg
IMG_1373.jpg [ 160.12 KIB | 被瀏覽 8004 次 ]

放高升也很吸引人們,各村寨製作的高升都來集中比試,這種土製火箭用竹子製成,大型的要二人才扛得動,小的孩子們拿手上可玩。高升要裝在專用的發射竹架上發射,點燃後一飛沖天,帶竹哨的還會發出嗡嗡聲響。
附加檔案:
檔案註釋: 燃放高升
IMG_1371.jpg
IMG_1371.jpg [ 58.1 KIB | 被瀏覽 8004 次 ]

午後氣溫升高,潑水節也進入高潮,男女老少拿桶端盆,到處潑水。陽光下泛著銀光的水,象徵著尊敬、友愛和祝福。有的水中還摻了香水,用羽毛沾了灑,誰被潑到的多,誰才是幸運與被愛戴的人,所以往往能看到渾身上下被潑得透濕的人。如果你是外來客,那很可能你會是被潑得最濕的人,但請記住千萬不要動怒,這是對你最誠摯的祝福。傣曆年潑水無罪。
附加檔案:
檔案註釋: 同行?
IMG_1372.jpg
IMG_1372.jpg [ 136.58 KIB | 被瀏覽 8004 次 ]

綠樹掩映中的州首府景洪,披上節日的盛裝,更吸引了各地各民族的遊客,人們又都集中到瀾滄江畔觀看盛大的賽龍舟表演。龍舟是細長的經繪畫裝飾的兩頭翹起的船,每個村寨至少出一支人馬參賽,如今還有娘子軍隊,劃手們頭纏紅錦,一聲令下,似離弦飛箭,幾十支槳隨鑼聲齊下,水花四濺,龍舟直取對岸,優勝者高舉槳,與岸上助興者一起歡呼吶喊,贏得一碗碗米酒。看到這些狂歡的景象,可以想像他們用一年的辛勤勞動,換來了今天的歡笑。

附加檔案:
檔案註釋: 龍舟大賽
IMG_1414.jpg
IMG_1414.jpg [ 146.24 KIB | 被瀏覽 8004 次 ]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flickr.com/photos/jyrmao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五 4月 13, 2012 1:49 am 
離線
右更
右更
頭像

註冊時間: 週日 3月 01, 2009 12:36 pm
文章: 2078
前两年刚好去过版纳的野象谷,大象的表演印象很深刻,毛公的介绍,比导游好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五 4月 13, 2012 7:08 am 
離線
大上造
大上造
頭像

註冊時間: 週五 7月 11, 2008 10:08 pm
文章: 3525
來自: LA, Ca
wwj9877 寫:
前两年刚好去过版纳的野象谷,大象的表演印象很深刻,毛公的介绍,比导游好

謝謝觀賞點評。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flickr.com/photos/jyrmao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五 4月 13, 2012 7:53 am 
離線
大上造
大上造
頭像

註冊時間: 週五 7月 11, 2008 10:08 pm
文章: 3525
來自: LA, Ca
傣曆年慶典 (B)
離上山下鄉相隔40年,故地重遊,正趕上傣歷1371年慶典。我妹妹原在安徽插隊的,正好也在清明回國,得知那麼好的機會也興致勃勃與我們數十人同行。我們作為貴賓來到西雙版納州府,與當地少數民族共度難忘潑水節。
西雙版納早已成為旅遊勝地,雖然商業氣息濃了點,但總的來說比以前不知道要好多少了。以前我們從上海到昆明要坐64小時硬席座;從昆明再乘5天汽車路程到勐臘;現在到景洪幾小時的飛機就搞定了。在景洪我們被安排下榻在賓館,出門有中巴來接,前面還有閃著燈的警車開道,這不成了大姑娘上轎—頭一遭?。
附加檔案:
檔案註釋: 步入宴會廳
IMG_1255.jpg
IMG_1255.jpg [ 128.73 KIB | 被瀏覽 7987 次 ]

到了“都畅”(賭場?)大酒店的歡迎宴會廳,夾道歡迎的是西双版纳州歌舞團載歌載舞的演員,看到打扮那麼艷麗的表演者有人看了說這會不會是人妖?這點我倒不認同,現在傣族年輕漂亮的多的是。以前我們下鄉的印象是生活艱苦,語言不通。現在在版納生活會不會傣話無所謂,傣家人不但可以講雲南話,還會講國語。來敬酒傣族女州長刀林蔭講的國語怎麼比我們還好,原來她是特殊訓練過的播音員出身,不過她對我們一些老知青還能講沒齒難忘傣族話,也是多有稱讚。
酒足飯飽我們又要去趕場看招待演出。我一邊觀看演出,一邊拍片,一邊思索,版納有少數民族特色的版納州與景洪市兩大歌舞團,哪天哪個團能辦來美國演幾場該有多好啊。
附加檔案:
檔案註釋: 邊貿會場
IMG_1345.jpg
IMG_1345.jpg [ 136.92 KIB | 被瀏覽 7987 次 ]

次日上午的活動是參加第12屆邊境貿易會開幕,臨近周邊國家的商人來了不少,一片繁榮景象。下午是在瀾滄江邊的重頭戲,我們又坐上了貴賓觀禮台,台上有食品招待,並有少女上來獻帶吉祥物。活動開始先有頌經,再有放高升,賽龍舟等等很多活動。還有鬥雞,我沒有去拍片,因為這種活動在美國是非法的。
附加檔案:
檔案註釋: 獻帶吉祥物
IMG_1367.jpg
IMG_1367.jpg [ 138.09 KIB | 被瀏覽 7987 次 ]

附加檔案:
檔案註釋: 瀾滄江畔
IMG_1412.jpg
IMG_1412.jpg [ 150.57 KIB | 被瀏覽 7987 次 ]

附加檔案:
檔案註釋: 貴賓觀禮台上 (葉兒攝)
l.jpg
l.jpg [ 109.14 KIB | 被瀏覽 7987 次 ]

最後一天活動就是要潑水了,經不起這折騰,逃之夭夭了吧,因此我們踏上了去老撾南塔的旅途。
(欲知老撾行請看:
viewtopic.php?f=13&t=5766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flickr.com/photos/jyrmao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五 4月 13, 2012 12:13 pm 
離線
右庶长
右庶长
頭像

註冊時間: 週四 8月 16, 2007 1:37 pm
文章: 925
毛工的文笔也不错加上漂亮的照片,书出来后一定有看头。期待 :D :D :D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六 4月 14, 2012 7:57 am 
離線
大上造
大上造
頭像

註冊時間: 週五 7月 11, 2008 10:08 pm
文章: 3525
來自: LA, Ca
謝謝樓上的欣賞。
傣家烹調與口味

傣族十分好客,尤其吃食時,哪怕再少,也會邀旁人共用,倒也體現少數民族的性格。品嚐過傣家口味的人一定會覺得傣族人口重,不是太鹹太辣,就是過酸過苦,還有各種奇怪的口味,反正味道要很刺激方感夠味。傣族的烹調與口味大有獨特之處,因而現在不但在西南流傳開來,就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都有傣味飯店。
附加檔案:
檔案註釋: 傣家宴
IMG_1139.jpg
IMG_1139.jpg [ 129.88 KIB | 被瀏覽 7976 次 ]

雲南口味第一感覺就是辣,辣椒是每菜必放的,所謂“雲南十八怪”之一“不辣不是菜”。傣族喜歡在房前屋後到處種上尖辣椒,採收後曬乾再搗碎,裝在竹筒裡掛在灶前(火塘邊靠左的柱子上)備用。做菜前先放辣椒入油鍋裡爆,騰起的辣煙瀰漫開來,嗆得人簡直難以忍受。在西雙版納還有一種特辣的“小米辣”,這種辣椒很小(約黃豆般大),拿線紮住吊起,用時提線將“小米辣”在湯水中涮幾下,頓時整鍋湯都變辣了,恰似高濃度的辣精。
傣族崇尚食酸,如尚未成熟的芒果、洋桃等,還有些不知名的野酸果,酸得一般人不敢入口,可是傣族人摘來蘸上鹽巴與辣椒粉,吃得津津有味,使人望而止渴。傣族各家喜歡自己醃製酸菜酸筍、酸魚和酸肉,酸源主要靠飯粒發酵。竹樓火塘邊的角落里瓦罐、竹筒多半是用來製作酸食的。傣家菜最具代表性的大概就是酸筍煮雞了吧。
傣族菜餚中常會飄出一些與眾不同的香味,這些氣味是在其他民族的餚品裡很少聞到的,可算得是一大民族特色吧。其香味大多來自作料,傣族做菜時喜好放入大量的蔥、姜、蒜、芫荽(香菜)、荊芥,紫蘇葉,香茅草等新鮮香料外,還有許多常人叫不上名的調味料,所以做出的菜餚味道奇特。例如煮牛肉時放入紮成結的香茅草,結果,影片《香飄世紀》的香茅草原本是提煉香精的重要原料,放入煮牛肉吃起來,自然感覺菜裡像錯投了雪花膏似的了。
傣族在菜裡投放的作料量往往會與主食相差無幾,方為十足的傣味。旱季,傣族各家都在靠小溪流邊種有一小塊作料地。雨季,作料則種在靠近竹樓邊的蔥台裡。蔥台是採用竹子騰空搭起的小平台,四周圍起,底部敷以肥土。除了種蔥蒜外,還種有各式香菜。當然還有更多種類的香作料是從野外採集來的。
傣族是以糯米飯為傳統主食的,糯米的品種不少,除一般常見的元糯外,較好的有清香可口的香糯,紅色的血糯,紫得發黑的紫米等等。後者據說營養價值特別高,還有藥用價值呢。
傣族對做糯米飯是有講究的,一般頭天夜晚把米浸泡在清水中;翌日清晨主婦起床就把浸泡糯米的水瀝乾,放入蒸桶蒸熟,蒸桶是用當地特有的攀枝花樹的木段掏空製成的;一天的飯食是一次蒸得。蒸熟的糯米飯頗硬,待冷卻後的糯米飯捏成團裝入篾絲編織成的飯盒裡,以便於勞作時在田邊地頭進餐。冷飯糰更硬,卻甚合傣族胃口。傣族的糯米飯是用手抓著吃的,飯會粘手;所以就餐前還有人用手在頭髮上抹油再抓。
有一種很好吃的糯米飯,是在雨季後用鮮嫩的香竹筒裡灌入浸泡過的香糯米並摻和花生米,肉等,竹筒口用芭蕉葉堵上,放入火中燒(傣語稱“饃”)到外皮焦黑;飯熟了。再用刀把焦竹皮削去,剩下包著飯的內竹皮。用手剝開內竹皮就像剝香蕉皮一樣,送入口中;香、甜、糯頓時溢滿嘴……。還有講究的是將紫糯塞入掏空心菠蘿內,肯定香,甜,補。
傣族很多時候會用天然物質作炊餐具,尤其在野外就餐更是就地取材。例如將已調味好的菜餚包在野芭蕉葉或一種叫“當”的植物葉子裡並紮緊後,入火燒烤,因為菜餚內部的水份,所以不用擔心包菜的葉子燒穿,做成的菜餚原汁原味,還帶著包葉的清香。
傣族愛吃燒烤,尤其是野味,被獵到的小動物開膛後不再洗,免失鮮味。禽類,更是乾拔毛,傣族認為用開水燙毛會使動物腸內異味串出,會影響食物的美味。剖魚時常從背部下刀,這樣再合攏時中間可以嵌夾更多的香菜作料。在準備好的烤物上撒些鹽後用竹夾放到炭火上烤,將熟時抹上一層豬油再烤至熟,非這樣才得色、香、味俱佳的烤食,經烤製的野味更顯別具風味,讓人垂涎欲滴。
傣族常吃“乾巴”,火塘上方的架子常掛有魚,肉,用這種方法防腐;既可得到可久留的“乾巴”,又有煙熏風味。
附加檔案:
檔案註釋: 烤魚與牛肉乾巴
IMG_1578.jpg
IMG_1578.jpg [ 102.66 KIB | 被瀏覽 7976 次 ]

附加檔案:
檔案註釋: 乳扇
IMG_1580.jpg
IMG_1580.jpg [ 99.63 KIB | 被瀏覽 7976 次 ]

傣族食性很廣,很多東西都可以納入食譜。例如竹蟲,蟋蟀,蝌蚪等等。以前出了名的是各種野味烹調,現在是不可以明目張膽品嚐野味了。
傣族還很喜歡吃生食,魚、菜、肉都有,生吃的肉往往是動物身上最好的肌肉,用刀剁成肉糜(稱為剁生);再拌入豐富的作料調味配成,拿湯匙吃起來因為滋味太雜太濃,竟使人分辯不出是在吃生肉。最令一般人意想不到的是“剎”(水牛肉的剁生),剁肉時還要加入一點在牛小腸裡未消化物(屎?!),飽餐後再告訴你,才真叫你啼笑皆非呢。

附加檔案:
檔案註釋: 掛牛頭買牛肉粉
IMG_1877.jpg
IMG_1877.jpg [ 133.15 KIB | 被瀏覽 7976 次 ]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flickr.com/photos/jyrmao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六 4月 14, 2012 11:09 am 
離線
大上造
大上造
頭像

註冊時間: 週四 2月 15, 2007 12:56 pm
文章: 5438
精彩...有毛工的文章,IPALA杂志就不愁了... :admire: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六 4月 14, 2012 11:49 pm 
離線
官大夫
官大夫

註冊時間: 週日 5月 03, 2009 2:38 pm
文章: 253
非常精彩!谢谢毛工分享生活经历!!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日 4月 15, 2012 8:13 am 
離線
大上造
大上造
頭像

註冊時間: 週五 7月 11, 2008 10:08 pm
文章: 3525
來自: LA, Ca
john liu 寫:
非常精彩!谢谢毛工分享生活经历!!

謝謝你的欣賞,這兩天正好是當地的潑水節,我還將繼續上。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flickr.com/photos/jyrmao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一 4月 16, 2012 9:15 am 
離線
大上造
大上造
頭像

註冊時間: 週五 7月 11, 2008 10:08 pm
文章: 3525
來自: LA, Ca
傣族的民間手工藝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習慣與審美觀,西雙版納少數民族傣族也有自己獨特的一套,雖然許多地方顯得有點原始,但畢竟是代代相傳並帶有民族氣息的。這些民族特色正從民間手工藝中集中體現出來。
傣族男人可以說幾乎都會竹製品。主要用於刀功,看在哪裡,砍在哪裡。西雙版納到處是竹子,尤其是剛砍下的竹子在傣族人手里三下五除二就砍成一件製品,且常常是隨用隨丟,例如砍下大筒毛竹就可以製成當地常見的水桶,如果長期使用,還要削去竹皮,減輕重量,講究的還要刻上民族特色的花邊。刀功除砍外,還有破削技術,除竹外,藤、篾也都要破削成篾片。這套人人具有的刀功自然是環境中從小練大的。而編織技術卻只有能工巧匠才能勝任,比較容易的是籮筐,席笆,扇子等,稍難的有刀鞘、魚籠、飯盒、錢盒等。配上花紋的編織物,不愧為精美的民族工藝品。
附加檔案:
IMG_1338.jpg
IMG_1338.jpg [ 174.05 KIB | 被瀏覽 7949 次 ]

打鐵和打銀是傣族另一傳統工藝。西雙版納不出產媒,打鐵銀都是用木炭,砍下栗木放窯中燒成栗炭,加上風箱吹風,足可將鋼片燒到白熾化,有趣的是風箱往往是整筒樹挖空制成,拉風是用大把雞毛做的,閥門又是用獸皮釘的,學徒拉風,師傅打鐵。打刀一般不鑲刀口,全部用鋼,只是刀口淬火。他們喜歡用銼刀或彈簧鋼板做原料,如今鋼品種甚多,如何搞好熱處理,再有經驗的鐵匠也難以對付了。傣族把尖刀都打成魚形,樣子有點怪,可是配上牛角柄前重後輕,很適合砍竹木工作。
附加檔案:
IMG_1344.jpg
IMG_1344.jpg [ 164.66 KIB | 被瀏覽 7949 次 ]

打鐵傣家比較普遍,大部分寨子都有,而打銀製品就比較少了。傣族用白銀製成腰帶、首飾與檳榔盒都帶有強烈的民族性花案,這種花案多為對稱花邊,與東南亞諸國常見花案十分近似。腰帶是傣族重要裝備,雖然近年來鋁製品與鍍銀製品充當不少,但每個成年女子基本上都還擁有一條真銀的。
打銀匠有的也打金子,用金子打成牙套套在數顆前牙上,傣族認為大金牙是最美觀的了,年輕人更想能多套上幾隻金牙,也顯示自己的經濟地位。
傣家婦女則喜歡在紡織布上下功夫。傣族自己種植棉花,但缺少優良高產品種,故產量有限,如今機制細布充滿市場,但傣族還是喜歡自己傳統的粗布,所以也與其他少數民族購買或交換原棉來紡紗織布。取得的棉花先用木製的手搖軋棉器軋出棉籽,彈松,又將棉花搓成圓條,便可用手搖紡紗機紡成棉紗。
傣族的紡紗機變速比很高,比愛尼族習慣用大腿上一搓,邊走邊搓利用紡錘慣性旋轉要進步得多了。紡出的紗分別染成各種顏色,而染色多為走村串寨的染匠完成。染後的紗裝上紗梭,便可織布。傣族現使用的織布機仍很古老,織布機裝在竹樓底層或竹樓上,幾乎家家都有。農閒時傣家婦女最得意坐在織布機上,二腳不停地踩踏板,雙手不斷地穿越飛梭,配出自己最喜愛的花色,織出最滿意的桶裙料。
傣家自織布料除了用以縫製最多的桶裙外,還用以縫製民族“筒巴”--蚊帳。或許你想熱帶地區用粗布蚊帳太厚否?原來傣族全家老少都住在竹樓內統間,需要深色蚊帳隔開才好。總之人們都覺得那麼複雜原始的紡織技術與現代科學文明相差太遠了,可就不知傣家那麼喜歡聽到那“唧唧复唧唧”的紡織聲呢,還是民族傳統真有那麼大的魅力。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flickr.com/photos/jyrmao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四 4月 19, 2012 11:17 am 
離線
官大夫
官大夫

註冊時間: 週日 5月 03, 2009 2:38 pm
文章: 253
顶毛工!请继续!!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四 4月 19, 2012 3:56 pm 
離線
大上造
大上造
頭像

註冊時間: 週五 7月 11, 2008 10:08 pm
文章: 3525
來自: LA, Ca
john liu 寫:
顶毛工!请继续!!

謝謝一頂再頂。
現在當地傣歷年已經過完了,我的文章也要暫告一段落了。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有幸讓我的寫作進入我們網站的沙龍雜誌。
謝謝大家。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flickr.com/photos/jyrmao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四 4月 19, 2012 4:59 pm 
離線
左庶长
左庶长
頭像

註冊時間: 週六 2月 24, 2007 10:16 am
文章: 793
來自: 北京--LA
看不够呀 ~~~~~ 。。。:

1。 首先, 只能怨老祖宗的基因让我生的只能跳 雪山草原 舞。 在这里, 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婀娜多姿, 风情万种的傣家靓丽MM们的舞姿 发木呆 ~~~~~。。。

2。 再有, 毛工的 “大食”篇, 让我真想彻底放弃 好不容易才说服自己的 终生减肥计划。。。惨啊 ~~~。 这些 “口水滴滴”的美食片片, 让我想起了那本 3 英寸 后的菜谱


当家的: 还记得这家餐厅吗? --- 大理驻京办事处餐厅。 把我这个 “老不掉牙”的老北京 找得晕头转向,才在劈才胡同背面找到的一个小门脸儿。。。

蝴蝶泉宾馆中餐厅添加分店 评分:四星商户 275封点评 | 人均¥84

http://www.dianping.com/shop/511631

口味:90% 22
环境:70% 18
服务:80% 19

地址:西城区西单北大街西斜街55号蝴蝶泉宾馆1楼(近宏庙小学) 公交/驾车
电话:010-66156583 52606911

标签:云南菜 西单


我们 “甩了”两个毛儿子, 化了半个小时点菜 (因为, 菜谱太太太厚,至少3 英寸, 看了前头,忘后头--- 熊瞎子掰棒子)。 后来, 还是那傣家小帅哥服务员好心拿来笔和纸, 才完成 “点菜大业”。。。。下次回北京, 一定要 “雪耻 ”!!

_________________
北京的。。。Loyal Fans of IPALA

I believe in: unity, serenity, harmony, peace, and longivity.


回頂端
 個人資料  
 
顯示文章 :  排序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46 篇文章 ]  前往頁數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 DST ]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 Bing [Bot] 和 44 位訪客


不能 在這個版面發表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回覆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編輯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刪除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上傳附加檔案

搜尋:
前往 :  
POWERED_BY
正體中文語系由 竹貓星球 維護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