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Photographers Association of Los Angeles 洛杉磯國際攝影家協會

We don't make a photograph just with a camera; we bring to the act of photography all the books we have read, the movies we have seen, the music we have heard, the people we have loved. -Ansel Adams
現在的時間是 週一 5月 12, 2025 1:31 pm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 DST ]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50 篇文章 ]  前往頁數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發表人 內容
文章發表於 : 週二 7月 14, 2009 12:37 pm 
離線
右更
右更
頭像

註冊時間: 週日 2月 18, 2007 2:19 pm
文章: 1653
Xianren5588 寫:
王瑞老师周五带来的《中国人本-纪实在当代》摄影作品展六百幅作品。

这本摄影集起源于广东美术馆2003-2004举办的《中国人本-纪实在当代》摄影作品展(2004年在上海美术馆也展出过),收录了250多位摄影家的600多幅作品,是当代中国最大的一次人本摄影展。这些作品分布的年代集中在1980-2001年这个中国解冻的20年,也有少量1950-1980的作品。这些作品基本上涵盖了中国所有地域的所有阶层, 还原了中国人生存情态的本真,是人类学标本的摄影学。

我从中间挑了些。想分几次贴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大家在上面的争论我也看到了。我觉得争论也代表着我们在思考。如果王老师能让我们多一些思考,仅仅这些,就说明王老师的讲座是成功的。

另外我们沙龙墙上的照片也该换换了。


按你的成功标准,那 王老师的讲座的确是成功了。希望以后王老师继续来沙龙教导我们。
我和老张还有其他的人都有很好奇的问题就是: 你贴的这些或是那六百张照片里那些是王老师自己拍的?
让我们看看,我拜访了王老师的博客什么的,也没找到什么像样的照片,还是你的网址给错了?

摄影界有个潜规则就是不看你头衔,不看你认识多少摄影家,不看你写了多少评论文章,就看你拍过什么像样的片子。

_________________
Canon 1D X 24-70/F2.8L 70-200/2.8 L IS 580EXII 85/F1.2 L 35mm/F1.4 50mm/F1.4

LX-5

洛杉矶婚礼,婚纱摄影师。
Los Angeles Wedding Photographer
Blog:
http://www.photobyjohnli.com/cn


最後由 john li 於 週二 7月 14, 2009 10:35 pm 編輯, 總共編輯了 1 次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二 7月 14, 2009 3:05 pm 
離線
右更
右更
頭像

註冊時間: 週日 3月 01, 2009 12:36 pm
文章: 2078
海 寫:
wwj9877 寫:
不必这么义愤填膺的, :D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我们不会因为他人的几句评价,就抬高或贬低自己的水平,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我们都是在学习中进步的。
摄影家就是用照片说话的人,希望沙龙有更多大奖作品,这样大家才会有凝聚力,有对抗的实力,才有对话的权利。
思想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为,在这里的讨论仅限学术,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台立场 :mrgreen: :mrgreen: :mrgreen:


有一腚的道理。

我对王高人一无所知,不敢造次。但王高人显然不谙美国文化中“positive coaching”的观念。对道行不深着,一味地批评只能使人泄气。况且英明领袖华主席也曾说过“贵在鼓劲”。

无欲则刚不是绝对的。“欲”是推动人前进的动力之一,沙龙的会员来参加活动都是有“欲”的:或为了提高,或为了交友,或为了别的,
... ...

MARK,你几天遇到踢场子的了。哈哈。 :lol: :lol:

======================================================
:D :D :D 踢的什么场子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可以各抒己见,无欲则刚的“刚”是指内心,内心强大了,何惧他人目光。看来大家很在意课堂上的评价,想想看,如果是不如你人这样评价,你会在意吗?
引言回覆:
有一腚的道理
我就把下半身思考的东西,拿来让大家拍砖,也是乐事。 :lol2death: :lol2death: :lol2death: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二 7月 14, 2009 4:45 pm 
離線
少上造
少上造

註冊時間: 週五 9月 19, 2008 12:18 am
文章: 2669
那天听了王瑞先生讲座后,也和大家一样,觉得有点情绪,我想这可能一种是爱沙龙爱这个集体的心情吧,(自家孩子总是不希望人家说)不过细想一下,这就是正常的艺术批评吗!又不针对任何人,只是对摄影流派与方向的不同认识而已。
再说,关于沙龙墙上的片子,我同意仙人的说法,这也算是我们沙龙的脸面之一。最好能有个机制,挑些个片子来挂。也免得给新人对沙龙的误解。
总之,接受批评是件不易的事,慢慢习惯吧。老人家说的那句话没错:“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不过,真正害人不浅的是:不切实际的吹捧与赞扬

再转贴一次,


看到一篇有关网络摄影论坛建设与管理的文章,转贴于此,大家看看他说的对不对?我们沙龙有此问题吗?FRANK

摄影论坛坏风气,有你么? 作者:李伟光


近一两年来,由于摄影群体的迅速壮大,各种摄影网络论坛便多了起来。这无疑为影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与交流平台,无论影友拍的片子水平 如何,专业也好,非专业也罢,只要点击鼠标,就可瞬间发表自已的大作,并让世人一睹你的作品风采,我的作品我做主,这便是网络摄影论坛透人的渔洱。为此,一部份影友在网络摄影坛论上饱餐过后,摄影技术,摄影理念得到了迅速提高,一部份影子友却沉浸在饱餐后的美味回昧中不能自拔。记着几个月前我在博客写了篇“网络摄影论坛‘误人子弟’”的感叹,人民摄影报转载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国内数十家网络论坛相继转发了我的博文,并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我的博文的观点其实并非否定网络摄影论坛。我本人也是网络摄影论坛的积极参与者,我在第二十二届中国摄影艺术展中获金奖的作品首次问世也是在网络摄影论坛上发表的,正是我听取了网友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改进作品的表现力度,才使作品的内涵有了升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俗话说,听话听音,罗鼓听音。我的博文观点旨在指出一些网络摄影论坛存在着的一种不好的习气,意在提示影友不要沉浸在网络摄影论坛的美味中而不能自拔。这一点,在各网络摄影论坛的辩论中也已得到肯定。所以,在网络摄影论坛玩的影友首先给自已定位,如果你追求的是工作之余,茶饭之后的一种精神享受,那么在网络论坛的一片叫好声中,你无疑是最大有受益者,因为你玩的就是高兴,玩的就是热闹。如果你是位摄影痴迷者,但每天又沉浸在网络论坛的一片叫[好]时,你就需要注意了,因为你已摄影为事业,为生命,甚至对摄影的追求是你一生的目标。而网络摄影论坛的叫“好”对你来说是实在是一顶虚伪的“高帽”。

网络摄影论坛本是影友发表作品,展现自我,相互交流经验的平台,是一所不花钱的摄影大课堂,但浏览网络摄影论坛会发现有很多论坛的影友将论坛当成QQ聊天室,无论作品如何,一概是“漂亮!喜欢!学习!顶!”之类的回贴。实在是炒了“人气”,没了“交流”。究其原因,这种网络论坛现像并非影友的过错。我们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影友在网上发贴,一是想展示自已的作品,二是想与影友交流经验。这就要求我们的网络摄影论坛管理者或者“版主”有意识的诱导影友如何欣赏作品,点评作品。可以在网络论坛上经常发一些有关摄影的基础知识的贴子,以论坛直播的形式举办一些短小精悍的技术讲座,作品欣赏等活动。还要对一些“废贴”进行必要的删除。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旦网络摄影论坛形成良好的论坛风气,论坛影友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最近,我有幸为山西某网站“摄影大讲堂”太原站的学员讲摄影基础理论知识课(12个课时),在与学员零距离接触中,针对学员在网络论坛的作业点评,使我觉着网络摄影论坛肩负着的责任任重而道远。因为在网上针对眼花缭乱的摄影作品用摄影专业术语点评实在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而且,由于网络速度,论坛后台服务器,电脑配置等原因,参与网络摄影论坛发贴或跟贴点评着实要花费很多时间。所以,影友们更应该珍惜网络摄影论坛这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关心,爱护网络摄影论坛的健康发展。


附原文:
网络摄影论坛“误人子弟” 作者:李伟光

数码摄影器材的飞速发展为网络摄影论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各种各样的网络摄影论坛如雨后春笋破“网”而出,人们无论相识与否,只要掌握了论坛的贴图要领,转眼便可将自已的“大”作发表于网络论坛。
接下来还可以看到很多网友诸如‘好片”,“学习”,“高手”,“大师”等等夸奖性的贴子,于是,网友“疯了”,摄影“疯了”,一夜之间,网络摄影论坛造就了一大批摄影“大师”,昨天还不知摄影为何物的人今天却了“老师”,“大师”,这真是摄影人的悲哀。
不可否认,数码相机的发展的确让惜日贵族身份的“摄影”来到了百姓中间,而网络摄影论坛的发展又为摄影人及摄影发烧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但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在游览了“多如牛毛”的网络摄影论坛后却发现真正的专业摄影论坛很少,而很多网络摄影论坛存在着“误人子弟”,的怪圈,这个“误人子弟”不是老师造成的,而是网络中的网友自已造成的。
其一,国内大部份摄影高手“大家”是不上网络论坛发图的,就是上网他们也会选择哪些专业性较强,技术含量高的网络摄影论坛。
其二,大部份网络摄影论坛不加限制的随意贴图,导致摄影老师的点评难度,从而最终放弃点评。
其三,网友‘好片”,“学习”,“高手”,“大师”等这类不负责任的跟贴回贴,使一些真心学习摄影的发烧友误入“歪道”,常常沉没在欢乐之中不能自拔。
其四,真心在网络论坛发图交流,发贴的网友常遇到“马甲”的人身攻击或对模特“品头论足”,极大的伤害了网友在论坛学习交流的热情。
其五,因网络摄影论坛大部份为以“马甲”虚名注册,从而使一些网友不负责任的在网络摄影论坛渲泄个人情绪。
所以,我常听一些摄影人说,网络摄影?快别当回事!
网络摄影论坛是摄影人的喜?还是摄影人的悲?

_________________
看更多图片:
http://www.photosalonla.org/membergallery.asp?uid=490 网上画廊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二 7月 14, 2009 5:43 pm 
離線
中更
中更
頭像

註冊時間: 週五 1月 16, 2009 3:29 pm
文章: 1287
來自: Rancho Cucamonga, CA
我说几句。
首先, 这样的讨论是好事。 沙龙里多数评语都是吹捧的。 由衷的评语更有利于提高, 但是强烈感觉应该注意对请来的人的礼貌。

其次,我想站在王老师的立场上说几句。因为他没有发言,或许没有看到这个版面。

王老师的姿态
讲座一开始的时候,由仙人介绍王老师,说了第一句:“王老师在摄影界非常有名”,就被王老师打住了。 王老师说:我来自我介绍好了,小梁介绍会把我捧上天。 接下来他口述自己的简历。80年代在美国学摄影,在好莱坞做过暗房工作,在国内大学讲过课, 后来组织大型影展。 王老师提到他经常做记录性摄影,比如每次去中国城都要拍几张。没有提到自己是名摄影师,没有提自己出过大作。 换句话说他不是以摄影家的身份来的沙龙.

讲座的主题
王老师重复过好几遍:想给大家提示一下除了拍摄糖水片以外相机有更多的用途,照片有其他的拍法。 王老师每一次重复主题的时候,都要加上一句:如果你真的就想拍糖水片,没有什么不可以。我只是想演示给大家相机还有很多种不同的用法,照片还有其他的拍法. 没有贬低拍糖水的意思. 他还三四次提到尤勤的名字。说尤勤是唯美摄影者的代表,水平确实很高。也说拍到他那种水平不容易(为自己的主体做导引)。

据他所说,他希望看到更多的人拍记录照片有如下的原因:
1)拍摄糖水片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国内外无数的沙龙组织都以拍摄糖水片为主。王老师也分析了中国人爱拍糖水片的历史原因(和文革期间的闭塞和香港的xxx的忽悠和影响有关).
2) 糖水片的水准已经接近顶峰, 难于突破.
3) 从长久的意义上来说, 糖水片没有很大的保留价值, 因为你拍了, 别人可能比你拍得更好. 纪录片实实在在的纪录一段历史, 一个人, 一个家庭, 一个现象, 一个社会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在将来回顾的时候更有意义, 有意思.

王老师对沙龙的了解
另外据我个人分析, 王老师对我们沙龙了解不很全面有情可原. 第一他了解尤勤 - 糖水大师. 他来沙龙是通过仙人- 仙人拍什么片片我不必说了. 王老师来到沙龙一看, 满墙上挂的都是甜甜的. 换了另一个张老师, 李老师也会对我们沙龙形成一个"糖水"印象.

的确我们沙龙里有高手和前辈, 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沙龙和其他的摄影沙龙有天壤之别. 我们沙龙的主流还是糖水吧? 连不喜欢拍糖水的许老师也时不时地上几张糖水片.

摄影沙龙与糖水片
许斌给大家讲过几乎同样的话题, 说过拍糖水片不是他的兴趣. 可是他未能扭转沙龙几乎人人都拍糖水的状态. 其他的前辈也未能扭转这一状态. 也许糖水在摄影沙龙是一个合理的状态. 我们那天课后在餐桌上还聊过- 多数人都认为拍糖水片是练习技艺的必经之阶段. 王老师用语还算谨慎: 拍糖水没有什么不对, 只是不要忘了还有很多不同的拍法.

王老师有没有资历来沙龙"训话"?
王老师来沙龙到底有没有"训话"的姿态, 前面已经讨论过了. 一个"好像是从古董店来的" 应该不会摆出训话的姿态. 此人给我的印象是很谦恭. 但是一个摄龄没有长到一百年(或者还不如沙龙里有些人长), 可能没有巨作的摄影者有没有资格来讲王老师所讲的主题呢? 本人以为然也.

研讨会上讲话的人不一定是最高明的, 老师不一定比他所有的学生都学识高深, NBA 教练员不一定打过NBA.

看王老师的简历就知道, 他比我们大多数都懂得多, 他的评论文章令我们大多数人佩服, 人家办的影展巡回全世界, 一下订出去十来年. 这还不够吗?

我们总不至于因为王老师对沙龙不够"Positive Coaching" 或者没有对待我们象"Baby"而对请来的人"义愤填膺"吧?


对王老师的讲课没有提到社会责任感到些失望
说句题外话, 我感觉摄影者纪实社会人文应该强调社会责任感. 对我来说, 能够震撼我的摄影作品里面是要有火药味儿的. 一幅照片用眼睁睁的事实来揭露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向强权挑战, 向人类的自私和残酷宣战, 比平平淡淡的"真实" 的价值超出千倍万倍. 这些照片里面黑煤窑那张就是这样的好照片.

不过想一想, 如果在中国的影展上这样公开讲, 不但达不到目的, 而且是很危险的.

美国人在大萧条期间, 在历次战争期间, 留下了很多的揭露性的和反叛的摄影作品. 在过去几十年期间, 有西方记者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记录了很多中国社会的不合理, 可笑,可悲之处, 中国记者在这方面很落后. 是中国人没有正义感吗? 回答不应该这样简单. 在网路逐步发达的时代, 中国人的正义感得到发挥的土壤. 近几年的网路新闻, 纪实照片, 人肉搜索, 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一支强大力量. 现在恐怕是唤起摄影人担负社会责任的最好时机.

值得我们沙龙人学习的是, 在拍糖水片成习惯以后, 要懂得甩掉拍糖水的欲望. 有很多沙龙人士(国内的国外的都有) 到中国的边远地区采风. 把那里的黄土, 人们夹着黄土和煤渣的皱纹, 远离现代文明的用手和脚雕塑出来的梯田作为拍摄糖水片的素材. 至少不应该只是这样拍吧?

个人浅见.

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中


最後由 Greg L. 於 週二 7月 14, 2009 6:08 pm 編輯, 總共編輯了 4 次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二 7月 14, 2009 5:50 pm 
離線
左庶长
左庶长

註冊時間: 週四 4月 23, 2009 11:36 pm
文章: 739
这些日子坛子上的气氛有点儿闷,作品也少了很多。一是Q大师仙去,大家心情沉重;二是本坛骨干之一器材帮帮主大眼宣布戒网一个月;三则可能有些人出游拍片还没回来;四则论坛该版,还须时间适应(向付出辛勤劳动的会员致敬),因而上帖和看帖的人都少了许多,所以贴个有争议的话题活跃活跃气氛也是好事。

Frank说得对。凡是在一片叫好声中沾沾自喜,晕晕糊糊,莫辩南北,不能自拔的人要警惕,应当头棒呵,悬崖勒马。以后会员评图也应言之无物,对优点应给予充分肯定,但不要过誉,缺点也要明确指出,以利进步。要少用或不用‘好片”,“学习”,“高手”,“大师”等空洞字眼。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二 7月 14, 2009 6:07 pm 
離線
少上造
少上造
頭像

註冊時間: 週三 5月 23, 2007 1:00 pm
文章: 2632
Greg和海说的都很好。

我今天还专门就这个讨论和王瑞老师探讨了一下。他虽然没时间看我们的贴。但他建议我们让这个讨论进行下去,不要阻止。道理不辩不明。王老师在中国摄影上是个什么地位,不是我们能决定的。关键是看王老师能不能帮助我们沙龙提高水平,玩儿出品味。

另外希望咱们还是就事论事。不要人身攻击。

不说了,接着贴片。

这里是第二贴。希望我能坚持贴下去。这里所照的,都是我们的父老兄弟。反映的,是我们成长的年代。

我之所以愿意这样不厌其烦的贴出来,是因为我觉得对我自己也是个学习的过程。希望大家也能就某张照片进行讨论。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我们自己。谢谢大家的耐心。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二 7月 14, 2009 6:16 pm 
離線
中更
中更
頭像

註冊時間: 週五 1月 16, 2009 3:29 pm
文章: 1287
來自: Rancho Cucamonga, CA
那个小鸡鸡的照片太真实了 - 真实的现象和背后真实的观念.

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中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二 7月 14, 2009 10:49 pm 
離線
左庶长
左庶长

註冊時間: 週四 4月 23, 2009 11:36 pm
文章: 739
我想“人本”这里应该指人的本性,中国人的本性,中国人的根本,或中国人根本的生活方式。

我相信在任何社会,大多数人的生活态度都是积极向上的,而且是真实的。可有时会见到摄影作品以“纪实”,“现实”,“人本”等各种名义,用夸张的色彩或手法表现社会上阴暗,颓废,虚假,扭曲,做作等消极的一面。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难道这些消极面才是社会或人的根本?作者是为了反映社会现实?为了与众不同?还是想说明中国社会本来就是这样,还是出于其它目的?

这种作品叫纪实或许可以,因为照片反映的毕竟是部分社会现实,虽然不是社会和生活的常态。但叫“X本”就过分了,因为那不是“本”,也不是社会生活的主流。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苏东坡有一次跟他的好友佛印聊天。苏东坡问佛印:“你看我象什么?”
佛印说:“你象一尊佛。”
佛印就问苏东坡:“你看我象什么?”
苏东坡说:“你象一坨屎。”
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个大便宜,很高兴,回家把这事告诉了自己的妹妹苏小妹。
苏小妹正色对苏东坡说:“哥,其实你并没占便宜。佛印说你象尊佛,是因为他心里只有佛。而你说佛印象坨屎,说明你心里只有屎”。

我不是想攻击某个或者某些人,我只想说说这个存在于部分摄影人(包括摄影师,摄影记者等等)中的一种现象。

一孔之见,供探讨,批判。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四 7月 16, 2009 8:17 am 
離線
中更
中更
頭像

註冊時間: 週五 1月 16, 2009 3:29 pm
文章: 1287
來自: Rancho Cucamonga, CA
我特别欣赏的几个
1。圖檔
2。圖檔
3。圖檔
4。圖檔

仙人,再上吧。

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中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四 7月 16, 2009 9:34 am 
離線
官大夫
官大夫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08, 2007 10:58 pm
文章: 254
提醒仙人, 这种上图, 实际上已经是一种网络媒体的 Publishing, 最好问一下图片提供者, 他是否得到了授权,否则会有潜在的法律方面的麻烦,无论是个人还是网站. 

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flickr.com/photos/westernphotographypro
http://www.westernphotographypro.com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四 7月 16, 2009 2:18 pm 
離線
少上造
少上造
頭像

註冊時間: 週三 5月 23, 2007 1:00 pm
文章: 2632
海 寫:
我想“人本”这里应该指人的本性,中国人的本性,中国人的根本,或中国人根本的生活方式。

我相信在任何社会,大多数人的生活态度都是积极向上的,而且是真实的。可有时会见到摄影作品以“纪实”,“现实”,“人本”等各种名义,用夸张的色彩或手法表现社会上阴暗,颓废,虚假,扭曲,做作等消极的一面。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难道这些消极面才是社会或人的根本?作者是为了反映社会现实?为了与众不同?还是想说明中国社会本来就是这样,还是出于其它目的?

这种作品叫纪实或许可以,因为照片反映的毕竟是部分社会现实,虽然不是社会和生活的常态。但叫“X本”就过分了,因为那不是“本”,也不是社会生活的主流。


可能言重了.我看到的是平凡生活中摄影师抓到的不平凡瞬间.也许一两张我们还感觉不到.但这样的一批照片放在一起,就给观众以很强的震撼.

我实在没时间把这些照片都转过来了.我挑了一些,贴在我在PBase的空间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

http://www.pbase.com/xianren5588/chinese_back_in_china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四 7月 16, 2009 2:20 pm 
離線
少上造
少上造
頭像

註冊時間: 週三 5月 23, 2007 1:00 pm
文章: 2632
西部传说 寫:
提醒仙人, 这种上图, 实际上已经是一种网络媒体的 Publishing, 最好问一下图片提供者, 他是否得到了授权,否则会有潜在的法律方面的麻烦,无论是个人还是网站. 


谢谢提醒.我会去查对.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四 7月 16, 2009 11:48 pm 
離線
中更
中更
頭像

註冊時間: 週五 1月 16, 2009 3:29 pm
文章: 1287
來自: Rancho Cucamonga, CA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70606/18/25069_542349.html
这里有注释。

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中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五 7月 17, 2009 1:06 am 
離線
左庶长
左庶长

註冊時間: 週四 4月 23, 2009 11:36 pm
文章: 739
Xianren5588 寫:
海 寫:
我想“人本”这里应该指人的本性,中国人的本性,中国人的根本,或中国人根本的生活方式。

我相信在任何社会,大多数人的生活态度都是积极向上的,而且是真实的。可有时会见到摄影作品以“纪实”,“现实”,“人本”等各种名义,用夸张的色彩或手法表现社会上阴暗,颓废,虚假,扭曲,做作等消极的一面。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难道这些消极面才是社会或人的根本?作者是为了反映社会现实?为了与众不同?还是想说明中国社会本来就是这样,还是出于其它目的?

这种作品叫纪实或许可以,因为照片反映的毕竟是部分社会现实,虽然不是社会和生活的常态。但叫“X本”就过分了,因为那不是“本”,也不是社会生活的主流。


可能言重了.我看到的是平凡生活中摄影师抓到的不平凡瞬间.也许一两张我们还感觉不到.但这样的一批照片放在一起,就给观众以很强的震撼.

我实在没时间把这些照片都转过来了.我挑了一些,贴在我在PBase的空间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

http://www.pbase.com/xianren5588/chinese_back_in_china


可能我对这个话题比较敏感。

前两年我业余时间在学校学管理,经常跟一些对中国充满偏见的人打交道。这些人包括学生,教授,学院的院长,他们对中国的态度跟美国的媒体没什么两样:妖魔化,揭黑,而且以偏概全,蛮不讲理。我在课堂上没少跟他们吵架。我还留意了一段时间的《华尔街日报》和其它财经报纸,几个月内没有一篇文章是正面报道中国的。中国的国营企业也被写成案例拿到课堂上批判。后来全班到北京上海参观,很多人大吃一惊,他们看到的和听到的简直是两个不同的中国,态度立马变了许多。

所以我现在一看到“揭黑”的话题就十分警觉。新闻界有句名言“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新闻是要“新”,当然要报道人咬狗。可严肃的摄影家如果把人咬狗当“人本”,恐怕就走得太远了。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 週五 7月 17, 2009 11:14 am 
離線
少上造
少上造
頭像

註冊時間: 週三 5月 23, 2007 1:00 pm
文章: 2632
海 寫:
可能我对这个话题比较敏感。

前两年我业余时间在学校学管理,经常跟一些对中国充满偏见的人打交道。这些人包括学生,教授,学院的院长,他们对中国的态度跟美国的媒体没什么两样:妖魔化,揭黑,而且以偏概全,蛮不讲理。我在课堂上没少跟他们吵架。我还留意了一段时间的《华尔街日报》和其它财经报纸,几个月内没有一篇文章是正面报道中国的。中国的国营企业也被写成案例拿到课堂上批判。后来全班到北京上海参观,很多人大吃一惊,他们看到的和听到的简直是两个不同的中国,态度立马变了许多。

所以我现在一看到“揭黑”的话题就十分警觉。新闻界有句名言“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新闻是要“新”,当然要报道人咬狗。可严肃的摄影家如果把人咬狗当“人本”,恐怕就走得太远了。


完全理解。毕竟大家身在海外,都希望祖国繁荣富强。


回頂端
 個人資料  
 
顯示文章 :  排序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50 篇文章 ]  前往頁數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 DST ]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 沒有註冊用戶 和 68 位訪客


不能 在這個版面發表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回覆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編輯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刪除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上傳附加檔案

搜尋:
前往 :  
POWERED_BY
正體中文語系由 竹貓星球 維護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