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飘飘 寫:
关于人本中国的争论是很好的理论问题,非常有意思,我觉得纪实摄影的价值只有在一定的道德距离上才能去挖掘审美价值,除了审美价值以外,记录事件本身作为一个时代的断层,都是有一定价值的,但是要是在过于强化的道德和政治倾向评论照片的价值是很难的。很多著名的纪实摄影作品首先是要将作者和作品剥离,这样就可以客观评价事件的历史价值和作品本身记录价值,然后再在一定时间上将作品的美学价值挖掘出来,这样的评论就比较客观,当代人和当事人都很难逃脱将对事件本身的感受投射到对作品的评价以及对作者的评价上来。因此时间越久,越客观,也越容易看到实际的价值所在。
赞同。
我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但是我想记录社会和历史的人需要把自己当作旁观者。这并不代表好的记者需要是冷血动物,完全抛开感情。恰恰相反,感情是被揉进作品里面的。读者是经由记者的眼睛来看被记录的时刻,也会感受到记者的情感。这也就是作品的目的。纪实的目的是改变世界。记者是通过作品来参与改变世界,而不是把自己的肉身直接投入到拍摄场景中去。规范纪实的道德标准就是真实性。 没有任何一个摄影记者能够全面地记录一段历史,这是一个很多人共同来完成的事。找到自己的位置为实现一个全面而真实的社会记录而贡献,这样的记者就是尽职了。
在迄今的社会中,逆光拍摄比顺光拍摄除了会曝光社会不太光明的一面,更加需要献身精神。